文藝軒 | 報告文學《午間食堂》
- 分類:企業文化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22-07-21
- 訪問量:
本期推薦:南昌市政公用集團成立二十周年報告文學輯錄《天高路遠》出版,在選用的優秀作品中,市政開發集團群團工作(企業宣傳)部謝文春的作品《午間食堂》成功入選,為市政公用集團二十周年剪影留下了屬于市政開發集團的精彩篇章。一起走進作品《午間食堂》,在人間煙火里品味聚散離合,人生百味。
午間食堂
作者:謝文春
人間煙火,一日三餐。小小的午間食堂,一幕幕故事在這里上演,一個個人物在這里相聚,歡笑的喜悅、送別的憂愁,來來往往,食堂依舊,菜肴依舊,我們的故事正在飄香。
落戶在小區的食堂
坐電梯到一樓,經過創新創業展示大廳,穿過馬路,就是北瀝三和公寓了。
進入小區,往前直走,沿路可見老人悠閑地坐在兩邊的石椅上曬太陽,調皮的小孩們追追趕趕、跌跌撞撞,樓棟里傳來你家炒肉我家熬湯的香味兒。已經是午餐時間了,熟悉地走進5棟2單元,直上三樓,輕掩著那扇門里已經傳來同事們的歡聲笑語。
這是我們公司的食堂。人說大隱隱于市,我們的食堂,就隱逸在喧囂吵鬧的小區里,一般人想不到,也找不到。據說當時挑選食堂位置也是幾經抉擇,因為公司辦公地點在大學生創業基地17樓,大樓不準有明火,也就無法置辦食堂。一樓院子里倒是有一食堂,為其他公司內部使用,不對外用餐。一日三餐,午餐最是重要,一日的精氣神全系于此,用餐問題無法解決,大家猶如烈日炙烤下缺水的花兒,缺勁兒。于是,對面的這個居民公寓引起了領導的注意,經過考察,食堂最終落戶于這兩室一廳小房里。
此時,萬美旺師傅正站在門口,親切地幫我拉開門,問,“樓上還有人嗎?”“強哥還在上面。”我說。萬師傅點點頭,“他總要晚些。”我走進里面,打開消毒碗柜,碗柜上層放著的是同事們從家里帶來的樣式各異的碗和勺子,女同事的一般是一個小小的瓷碗,男同事的碗就要大得多,男女差異在吃飯問題上總是特別明顯。碗柜下層是廚房準備的各種不銹鋼碗,供沒有準備自己碗筷的同事使用。
我拿出自己的白瓷小碗和一個小湯勺,到廚房盛好飯,來到飯桌前落座。食堂是小兩室一廳的格局,外面的客廳位置放了一張大大的紅木色圓桌,可容納10來人,職工們平時就在這里吃飯。房屋中間是一條短短的走廊,走廊右邊有一間小房間,放了一張同樣紅木色的小圓桌,容納6人左右,領導們在這里吃飯。菜品都是一樣的,分成一式兩份,沒有什么領導職工差距,里面一份往往還少一些,外面一份還稍多些,根據吃飯人數差異而定。走廊左邊另一間房,用來放些廚房日常備用的米面糧油干貨等雜物。
今天萬師傅燒了紅燒鯽魚、炒土豆片、炒青菜、胡蘿卜絲炒魷魚幾道菜,每個菜盤上都有公筷??梢赞D動的餐桌上,還照例放了一瓶老干媽,中間盤子里放著的是今天的水果,梨子。
常年在食堂吃飯的人,個個練就了不用靠手轉餐盤、單一雙筷子就能夾滿一碗菜的本事。有時有人一時沒注意,把餐盤轉走了,正在夾菜的同事立馬抬起頭,打趣道“這么急呀?”轉餐盤的人連忙把餐盤轉回原位,不好意思笑道“沒注意哈!”夾菜的人也笑笑,把公筷放回原位,示意讓他繼續。用餐間,工作了一上午的同事們打開了話匣子,從今天的熱點新聞、集團發生的重大事件、最新工作通知、財經知識、孩子教育、今日菜品等天南地北談起來。
萬師傅的喜憂
今天菜做得怎么樣是每日必談之話題。“今天這個魚蠻好吃的!”安全部的陳明一邊咂摸著嘴一邊說道。
“是啊,很入味!”司機涂漢成師傅也說,“要弄個勺子,大家可以舀點魚湯拌飯,就更好了……”
萬師傅習慣站在門口,一邊聽著樓道里來人的動靜、及時給同事開門,一邊聽著大家的點評。聽到稱贊,萬師傅喜笑顏開,趕緊去餐柜里拿了一把湯勺,遞給涂師傅,“那試試嘛!”涂師傅順手接過來,舀了魚湯拌在飯里,其他同事也輪流舀了魚湯來拌飯,都說好吃。自此以后,萬師傅每做這道菜,都會加一個湯勺放在里面。
萬師傅50多歲,頭發雖然比較少,但是看著精神很好,臉也上沒什么皺紋,常年抽煙牙有點黑,一條腿稍微有點不太便利。
萬師傅是公司老職工,以前是司機崗位,現在轉崗到物業的廚師崗。還是司機的時候,萬師傅就表露出做飯的手藝,食堂阿姨每有事請假,就請萬師傅替廚,萬師傅總能給我們換換口味,燒一桌色香味美的菜肴。
聽老同事說萬師傅早年在飯店的廚房工作過,難怪廚藝這么好,我想。后來他年紀大了,司機崗位太辛苦,領導就把他調到了廚師崗。萬師傅不負所望,每天四菜一湯,葷素搭配,用他的廚藝開創了新的事業。
萬師傅總是等同事們都來得差不多了,才坐下來和大家一起吃飯,他喜歡和大家共享這段午餐時光,可以聽同事們聊點新鮮事。那時開發集團要舉辦成立四十周年慶祝晚會了,大家感慨紛紛,聊到集團多年來取得的成就,獲市級優良工程30多項,省級示范工程10多項,國家級樣板工程1項......大家都感到很自豪。作為公司的老員工,萬師傅也有很多感慨,情不自禁向我們講起來了他當年進入公司的情景,那個時候的集團是什么樣的。萬師傅回憶往昔,大家都認真地聽著,思緒也跟著萬師傅的話語,穿越時空回到當年的歲月……對我們這些小字輩來說,這些久遠的往事就像爺爺從小講的老故事一樣,帶著樸素而神秘的色彩,讓人向往而感動,遠比刊印出來的公司發展史更鮮活。
大家吃完飯,萬師傅會把餐桌上的狼藉打掃干凈,將一個個凳子都疊起來放在角落,如有其他同事在外面辦事要晚一點兒回來吃飯,萬師傅就把幾個菜罩起來放好,給晚歸的同事留好飯。然后萬師傅會對食堂進行清潔打掃,明天大家來到食堂,又是一個干凈整潔的環境。
有段時間,萬師傅很發愁。那是2020年年初的時候,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不能大規模聚集,食堂只能暫時?;?。一時間,大家的午餐成了一個大問題。綜合部想了個辦法,采購了各種口味的方便面。午餐時,大家可以到綜合部自由選取。很長一段時間,辦公樓里里外外都縈繞著各種泡面的味道。于是乎,小區食堂的聚餐、萬師傅的佳肴,成了大家追憶的美好夢境,鮮美的魚湯拌飯更像黃河東流水一般。
聞到那股子方便面的味兒,看著大家茶飯不香的神情,萬師傅急在眉頭,愁在心頭。他主動找到領導,商量出一個臨時的辦法,由他負責燒好飯菜,送到樓上來,大家自己帶餐具,打好飯菜去辦公室分開用餐。同樣吃怕了方便面的領導毫不猶豫地同意了這個辦法,那一陣陣熟悉的飯菜香,終于又飄蕩開來。
中午12點萬師傅來了,大家趕忙迎上去,幫著把一大鍋飯菜搬上工程部的那張大辦公桌。冒著熱氣、白白嫩嫩的飯粒兒看著那個喜;菜沒有平時在食堂多,是兩道下飯菜,色澤鮮亮、濃香誘人。
萬師傅把飯菜一一擺好后,綜合部通知大家輪流到工程部打飯。大家像干涸的花兒找到了水源,個個喜笑顏開,排著隊、急切地涌向那間飄著香味的辦公室。萬師傅也樂呵呵地給大家打好飯菜,為外出辦事沒回來的同事把飯菜裝進飯盒。忙完,他又打掃收拾好,心滿意足地走了。
萬師傅不愁了。
遲來者
午餐時總有一些姍姍來遲的人。
綜合部部長李強,我們親切地稱呼他強哥。強哥身形消瘦,皮膚略黑,頭發黑中夾白,臉上沒什么多余的肉,輪廓非常明顯,很適合給美術生當人像模特。
強哥是公司的大管家,負責公司各項瑣碎的后勤管理事務,并管理公司和項目部公章。項目上來找強哥蓋章的人絡繹不絕,尤其是在快到中午的時候,像趕集一樣奔來。強哥總是不厭其煩地問明緣由,蓋好章,最后把公章一個個擦干凈放進抽屜,鎖好柜子,再招呼著看看看辦公樓里還有沒有其他人,才去往食堂。
有些吃得快的人,已經開始往回走了,強哥和他們在路上碰見,點點頭打個招呼,“強哥,又這么晚???”同事問道。“是啊,剛有人來辦事。”強哥笑笑回答。到了食堂,用餐的人們已經聊得火熱,強哥默默打好飯,找了個位置坐下,邊吃邊聽著大伙兒聊天。
萬師傅總要和強哥交流幾句,多是關于食堂采購、報銷等,強哥也會安排關于節假日值班用品的事。“下周清明節,明天我們一起去超市買點值班東西。”強哥邊吃飯邊對萬師傅說。“強哥,清明節我要回鄉下,值班別安排我了哈!”一邊有同事說。“強哥,我清明節要出去玩,下次再排我值班吧!”……強哥點頭一一記下,“我下午來排班,盡量給大家協調好,實在不能協調的還是要按公司制度執行。”大家點點頭,又繼續之前的話題。
樓道里又傳來雜沓的腳步聲,有人去開門,是開發集團高新公司徐小兵總經理、鄭宏凱副總經理。今天開發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李昊和總經理萬昆到項目上視察,調研項目進展情況。徐總他們剛陪同檢查完、過來吃飯。“宏凱,剛剛李董和萬總囑咐的幾個問題,你要叮囑項目部立即整改!”徐總一邊拿出自己的碗筷麻利地盛飯,一邊對鄭總說。“好,我下午就去項目上,把具體內容再強調一下!”
他倆打好飯進飯廳,沒看到其他班子成員,徐總就問了一句:“黃董來吃飯了嗎?”黃董是市政開發集團黨委委員、副總經理黃建新,2019年調任高新項目公司執行董事。“黃董去集團總部開會了。”強哥高聲應著。“付義敏來了嗎?”徐總又問,付義敏是公司另一位副總經理,分管安全工作。“付總還在項目上檢查安全工作,晚一點會過來。”安全部部長陳明回答。
這種情形大家已習以為常,領導們常常很晚才過來吃飯,不是在項目上檢查,就是在集團開會,也許午餐時間才是忙碌工作中一段難得的小小插曲。
偶爾幾次,我陪同領導調研回來時已經很晚了,外面的飯菜都撤掉了,只為里間留了一點,領導便讓我進去一起吃。起初我略有些緊張,但幾次下來,發覺工作中嚴肅認真的領導其實也是很普通的人,是比我略年長一些的叔叔伯伯。
工作是領導們討論最多的話題。2021年歲末,公司的各項工作都到了收尾階段。“今年公司的各項工作都完成的不錯,大家是不是感覺胃口也更好啦!”黃董一邊夾菜一邊樂呵呵地說。“是啊,我們的麻丘、錢崗和瑤湖花園幾個項目都拿了獎,不容易!”徐總很感慨,“老付,安全工作我們還要再加把勁,平平安安過大年!”……大家一言我一語,心里都熱烘烘的。
正說著,徐總忽然凝神,若有所思的樣子。一問,他說母親最近身體不好,又不愿意去醫院檢查,現在天氣冷,她總一個人呆在家里。黃董、鄭總聽了便勸慰道,老人家辛苦了大半輩子不容易,要不請個假、帶母親去上海醫院看看,一來檢查一下心里更安心,二來多一點時間陪伴。徐總點點頭,似乎贊同。
可后來,一直也沒見徐總請假,作為公司的總經理,各項目開工竣工、迎檢備查,忙得腳不沾地,多少次他還開玩笑說要請個年假,但一般都沒了下文。
轉眼立了春,徐總說“新年新氣象”,自己已經開始每天一早在小區公園跑半小時。“堅持鍛煉是好事。”黃董提醒道,“但初春的早上天氣涼,要注意別感冒哦!”不想還真是應了黃董的話,那些天一直下雨,但熱情高漲的徐總還是一如既往頂著細雨跑步,結果真感冒了。
知道個中緣由的人見了徐總不禁抿著嘴笑,“下次還是要注意咯!”徐總點點頭,喉痛疼得不想說話。
領導們說話時我總插不上話,但覺新鮮有趣也樂得當個聽客,心想,原來領導是這個樣子的。但有一次終于有了我能插嘴的話題。那天說到冬天太冷,家里開空調也沒什么用。我馬上想到了家鄉的烤火桌,向大家介紹道:“可以用一塊布罩在茶幾上,茶幾下面放個電暖器,冬天圍坐在茶幾邊的沙發上看電視,把布鋪在腿上,可暖和了。”鄭總聽了很感興趣,立馬拿出手機查看,說要買一個試試。
吃完飯,大家穿過小區、朝辦公室走去。領導們走得很快,馬踏流星一般,不一會兒我就被甩在后面??粗麄儽魂柟饫梢坏赖劳Π蔚纳碛?,我很感嘆,就是這群人啊,引領著高新項目公司茁壯成長。
雨的情趣
窗外陰云密布,玻璃窗被雨點敲打得“噼里啪啦”作響,樓下的樹在疾風暴雨中扭曲舞動。已經連續下了幾日暴雨,樓下的小路已經被水淹了,黃水坑一個接一個,汽車開過,濺起高高的水花。北瀝三和小區還沒有翻新修建的時候,去食堂時路上的水已經漫過腳踝,還泛著下水道的臭味。
但午飯還是要吃的。有的同事們勇者無懼,穿著涼鞋,一人一傘,在狂風暴雨中疾行,頗像古代的俠客。大多數人,譬如我,還是不愿去蹚那“渾水”。
“走,大家坐我的車過去。”徐總熱情地大臂一揮,他的車是SUV,蹚這點雨水不在話下。我們紛紛擠上了車,看著窗外的雨水順著車窗汩汩地流,像斷了線的珠子,但車內的我們溫暖而愜意。到了食堂樓下,徐總貼心地把車開到樓梯口,讓我們一個接一個先下去,然后才去停車,再冒著雨奔過來,身上的衣服常被打濕一大半。
萬師傅已經迎在門口,幫我們把雨傘收好、放在門口的塑料桶里。坐在餐桌旁,吃一口熱飯,喝一口熱湯,剛剛在被雨浸染的濕氣裊裊散去。
又響起“啪啪”的拍門聲,原來是付總來了。付總裝備很齊全,手里一把大大的雨傘,腳上還穿了一雙雨靴,他是剛從項目上過來的。
付總分管安全生產工作,擔子很重,這樣的暴雨尤其揪著他的心。他一大早就去項目部檢查,要求項目部把有重大安全隱患的工序暫停,先做好地下室排水,確保安全。
付總盛了飯先去了里間,向領導匯報上午的情況;之后又出來,到外面和大家邊吃邊聊聊天,這是他多年的習慣。付總以前分管綜合部,很多事需要多聽聽大家的想法和意見,而午餐時間是最便利的。
吃完了飯,雨還是很熱情,沒有停的意思,有些同事就坐下來聊點事,也有開了車來的就喊一聲,“坐車不?”“好!”“好!”“好!”很快湊齊了一車人走了。徐總吃好也招呼上剩下的人,“走了喲!”冒雨把車開過來,待大家上了車,“戰車”在雨中飛馳而去。
后來北瀝三和小區翻新改造,泥土路刷了瀝青,再下雨時,遍地水坑、水漫腳踝的情景沒再發生過。
春天的微雨和久旱逢甘霖是最舒服的,雨打在傘上,滴答滴答像在彈琴。這時小區的人沒有天晴時多,不知誰家飄來的飯菜香順著雨絲飛滑,讓聞著的路人饑腸轆轆。我喜歡這雨中的感覺,小小的一段雨中漫步,讓我有久違的旅行的心境。有時候小雨很快就停了,雨后陽光透過薄云灑下來,樹葉反射著銀色的光點,午餐后的我心情很好,貪婪呼吸著雨后清新的空氣,愉快地走在小區的道路上,想起戴望舒的《雨巷》,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。
迎新與送別
食堂有時會迎來新人。
剛剛分配到公司的同事,在老同事的引導著,曲曲折折來到食堂,臉上帶著些許詫異,許是想不到食堂竟然藏在這樣的居民小區里。
萬師傅友好地指導他們在哪里拿碗筷,坐在桌旁,他們略有些拘謹,但慢慢的,同事們談天說地的愉悅緩解了這份緊張,溫馨的氛圍讓他們漸漸自如起來,也加入到談笑中。
新同事往往不會一個人來食堂,因為記不住食堂的位置,容易走錯,尤其是女同事,她們總是等著老同事們一起過來,像藤蔓找尋依靠的大樹。后來,她們也成了老同事,一個人也能熟練地找到食堂的位置,于是也開始帶著新人過來,和新人講食堂的故事,走去往食堂的道路。
食堂的新人還會有一些小朋友,他們是周末加班同事帶來的小驚喜,讓食堂的氛圍添了幾分親熱和喜氣。小朋友跟在父母后面,張了明亮的眼睛,好奇地掃視食堂的環境,依戀著挨著父母坐著,沐浴在同事們關愛的目光中。
前期部陶莉陶姐40多歲時,高齡產下一女,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呵護著。轉眼之間,小小嬰孩長成兩三歲的小姑娘,白白嫩嫩的臉龐像剛剛出爐的包子,冒著香熱氣。陶姐有時會帶她來食堂,大家總愛親昵地逗她,她也不生氣,坐在媽媽旁邊,大口大口吃著飯。工作中嚴肅的陶姐此刻變成了慈愛的母親,細心照顧著女兒,年長的同事也講授些自己的育兒經驗,年輕的同事認真傾聽,時不時逗一逗小姑娘,似乎在提前感受天倫之樂。
食堂也面臨著送別。
食堂曾和自己告別,2020年底食堂有過一次搬遷,送別它的人是強哥和萬師傅、涂師傅他們。把食堂的東西分解打包,搬到新的食堂。
當我們看到新食堂時,它顯得有點陌生。東西擺放的方位變了,食堂的方向變了;但它又那么熟悉,還是那種紅木桌子,還是萬師傅的烹制的菜肴,還是那群說說笑笑的同事。
最經常的,是和同事的送別。因為種種原因,有些即將調離或辭職的同事,在食堂的日子是倒數著的,食堂靜默無言,它靜靜看著即將離開的同事,用熟悉的菜香送別。
大家面對送別的方式和食堂一樣,靜默不語,一起吃一餐送別的午飯,一起談天說地,似乎沒有人感覺會有什么變化。第二天,食堂少了那個常來的人,身邊少了那個常坐的人,碗柜里或許也少了他的碗筷。慢慢的大家知道,真的已經說過再見了。
尾聲
人生就是一條不斷向前走的路,每一程都會遇到一些知己,也會有一些朋友離開。但我們始終一直向前,會繼續遇到一些不一樣的人。有一天,我們會偶然和曾經的朋友相聚,熟悉的記憶又回到腦海,仿佛從沒有分別過。
這就是我們的午間食堂。它曾容納過每一位和它相擁的人,我們也會記得每一位曾經相處的人,這是一份幸運,也是一份歡喜。在這里,同事變成了家人,分享著彼此的喜怒哀樂,短短的用餐時光,是心靈的相知相交。
在食堂的每一天,都是一次團圓和相聚。就像張愛玲寫的,“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,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。”
時間從來不是衡量記憶的尺度,也許有一天,我們的午間食堂會消失,但我知道,在我們的故事里,它永遠鮮活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Copyright ? 南昌市政工程開發集團有限公司 此網站支持ipv4 ipv6雙向訪問! 贛ICP備2021008488號-1 技術支持:中企動力 - 南昌